马英九 习马会关键在场合与身份 军事
王亚煌++王大可++东鲁虬髯客
2015年11月7日15:00,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极具历史意义。
大棋盘:“习马会”的三大政治亮点
然而,面对这样一场历史性会晤,竟也有一些杂音冒了出来:有的说既然不签协议、不发声明那还谈个啥,质疑“习马会”流于形式;有的看不懂“习马会”深意,认为双方是乱了方寸,在胡乱出牌;更有外媒声称“习马会”将加速台湾社会对立,说什么不需要“习马会”。
殊不知,两岸共同排除干扰、搁置争议促成此次“习马会”,是以极大的魄力和担当在推进一盘大棋局。虽然没有签协议发联合声明,也仅有短短一个小时,但有三大政治亮点却是忽略不得、抹杀不掉的。
一、两岸交流进入最高层直接面谈的3.0时代。如果说1992年汪辜会谈开启冰冻数十年的大门,可视为两岸交流的1.0版,那么2005年连战登陆,打通了党对党交流的宽广道路,可视为两岸交流的2.0版,随后“张王会”和“张夏会”成行,可以视为对这个版本的升华。
“习马会”扑面而来,两岸领导人面对面交流甚至共进晚餐,必将开辟66年来未有之新局,将其升级视为两岸交流的3.0版应当是名副其实。即使双方互称先生,但深层意涵你懂的。
二、提升“九二共识”的国际能见度。当年的阿扁曾以“两国论”和台海“麻烦制造者”为世人所熟知。但除了两岸中国人,“九二共识”这个正向概念和“台独”杀手,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不算太高。如今全球媒体都聚焦新加坡,自然会普及一个基本问题,“习马会”成局关键,是源于双方坚持的哪个共识?好了,接下来自然水到渠成,“九二共识”是个什么东东,意涵何在?
绿营云山雾罩的“维持现状”说,在“九二共识”和一中框架的强力照射下,也越来越藏掖不住。随着“九二共识”在两岸间甚至国际上认同度越来越高,不去调整两岸政策,拿空洞无物的“维持现状”说敷衍塞责,恐怕是要栽大跟头的。
三、尝试打造两岸领导人常态化会面机制。要把两岸交流红利落实夯牢,制度化显然是不二法门。“习马会”显然就是要为以后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探索机制,定立规矩。借用大陆政治语境中的一句话来说,要让这种规矩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进一步来讲,“习马会”是要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定调。如同一个套在“台独”身上的紧箍,让继任的岛内领导人不能像当年李扁那样肆意妄为,给海峡两岸平添波澜。要幡然悔悟回归正途,解锁密码很简单,四个字,不是“芝麻开门”,叫“九二共识”。
获肯定:“习马会”为
国民党选情加分
说“习马会”来得突然,笔者倒不觉得。其实自去年习近平在会见连战的时候说出“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之后,国民党在2016年大选之前寻求与共产党进行在职高层会见的可能性就已经无限大。
这其中最佳时机就是2015年,特别是在国民党的民众支持率出现一定下滑的时候。今年5月份朱立伦来大陆完成了一次匆匆的会见,显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不仅如此,国民党在之后的民意调查中几乎是节节败退的,甚至发生了“换柱”这样的闹剧。深蓝的洪秀柱被逼退出后,国民党的长期策略究竟是如何的,国民党欠对世人,特别是对大陆一个交代。因此这次会面就显得十分必要。
另一方面,从大陆几次释放出来的信号以及表态来看,大陆对2016年国民党下台、民进党上台是有充足准备的。大陆并不打算把推进两岸关系的希望完全压在国民党一家身上,而是尝试通过建立与民进党的友好关系,建立起不论谁执政,两岸关系都持续发展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自然是要在恰当时机来一起总结一下重新执政以来的工作,并探一探口风,寻求大陆支持的。
我们应当肯定的是,台湾自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迎来了最好的一段时期。主要成绩一是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营造了有利于交流合作、协商谈判的必要环境。二是两岸恢复协商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签署了ECFA。三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四是形成两岸各界大交流的崭新局面,两岸同胞感情加深。五是两岸在涉外领域的冲突和内耗大幅减少,在关键领土问题上一致对外的态度受到舆论赞赏。
因此可以说,国民党在这一轮执政期间是有工作可说的,其成绩也是拿得出手的。但是毕竟不能自个夸自个,为了让世人都可以看到成绩,在2016年大选上挽回颓势,国民党迫切需要与大陆共同对两岸关系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最好是能形成备忘录,以告知民众。同时也可以将与中共不断深化的关系,作为寻求台商支持的要点。
此外,从台湾出现的学生“反服贸”“反课标”运动,折射出两岸关系已经过了以突破性为主、协议拉动型为特征的阶段,而迈入了深水区。长期以来“先经后政”的发展思路已经到了绕不开讨论政治的阶段。在国际领域“不对等共存”、“一中各表”与寻求“一中共表”等矛盾影响下,原先搁置争议的共识可能已无法为两岸合作的结构性矛盾找到出路。
洪秀柱虽然被换掉了,不过国民党也承认洪秀柱的观点:一些争议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两岸当前迫切需要就一些基础问题达成新的共识,为下一步的发展扫清障碍。特别是加入亚投行时民众所关心的“矮化台湾”问题,以及最近美军开始进入南海,台军掌控的太平岛被国际法庭降格为礁两个大事件,更是让国民党加速了与中共的会面计划。
那么,“习马会”能否拯救已经几乎无路可退的国民党?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看看一组数据,“习马会”后,台湾竞争力论坛民调显示,63.6%的民众赞成两岸领导人建立会面机制。台湾TVBS电视台民调显示,有55%的台湾民众认为这次会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帮助,比两岸领导人会面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国民党“立法院”日前公布的民调显示,46.1%的受访者赞成两岸领导人会面,高出不赞成者逾25个百分点。这说明,“习马会”获得了台湾主流民意的支持,势必对国民党的选举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马英九已经不止一次公开表达了对两岸关系可能生变的担忧。一向给人优柔寡断印象的他,这次能下定决心有所作为——哪怕任期只剩下半年多,既是寻求历史的定位,更是为了民众的福祉。新加坡之行,他应该可以在岛内民众心中拿到高分。而这种民意的支持,又将成为未来“习马会”机制化的一大助力。
倒是蔡英文如何看待“习马会”,能否接过马英九的旗帜是个大大的问号。她给出的最新答案是不排斥“蔡习会”,但这显然是虚与委蛇一厢情愿之举,是随着民意上下起舞选票最大化的策略而已。问题是,没有耕耘哪有收获?只看到人家乘凉摘桃便眼红心热,哪顾上去体验挖坑栽树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