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IT数据中心微信账户:i199IT
在世界金融风暴的背景下,由于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加之快速城市化进程创造的文化消费需求和广阔市场前景,文化作为生产要素、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另一方面,从学界、政府到民间,“文化生产力”也存在着被过分夸大、神化的问题,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文化部“倍增计划”出台以后,一些地方和人群甚至错误地形成了“文化产业,一抓就灵”的“文化产业万能论”。
而实际上,相对于实体经济,文化产业永远是第二位的。对文化产业的非理性狂热,不仅本身有“避实就虚”、“投机取巧”之嫌,同时也在各地刮起了一种不正常的“文化产业浮夸风”。
“夸海口”、“说大话”的战略规划层出不穷
在“文化产业万能论”的误导下,很多省市或是完全不考虑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或是随意夸大有利条件而回避不利因素和风险,纷纷提出根本无法兑现的目标、口号、计划和指标。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其“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大都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要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15年,大部分城市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10%。
但问题在于,这些目标值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既缺乏客观可信的资源与条件支撑,也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独特发展路径。其主要依据在于:一是在客观上,各省市目标均不能低于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二是在主观上,各省市主管和规划部门普遍相信“只要想到,就能做到”。
如果说前者主要是出于政绩考量或“政治表态”,那么后者则类似于文革期间的“放卫星”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规划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是一定会出问题并导致各种后遗症的。
“形式主义”、“数字化”的统计游戏花样百出
随着我国对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说大话不上税”的时代早已过去。为了应对考核,在夸下海口之后,相关人员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真抓实干,而是处心积虑地玩弄数字统计游戏,制造“虚假”繁荣表象应付了事。
从表面上看,我国文化产业近年已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其中如动漫生产、艺术品交易额、电影票房等。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首先,这基本上属于“有数量无质量”的增长。如2010年,我国动漫生产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整个行业却有85%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业内也流传着“有作品没产品,有行业没产业”的自嘲式评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以文化产业之名行套取政府资金补贴之实。
为鼓励动漫产业,一些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措施,如到央视播出的动画片一分钟补贴2000元钱,出口的动画片一分钟补贴2500元钱等,使很多片商不是把主要心思放在产品创作,而是想方设法找关系把粗制滥造的动画片送到高级别的电视台去播放,而统计部门则只问“数据”而不管“虚实”,结果就有了我国动漫产业的“世界第一”。
其次,即使在“数量”上,也有不少属于“做盈利账”的“统计游戏”。在文化产业中,以小夸大,变少为多,甚至弄虚作假、无中生有地制造“数字”成绩,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这与不切实际的规划有关,因为目标太高、口号太响,实现起来有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所以就只能在数据统计上做手脚。
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彰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绩需要,甚至把玉器加工、瓷器加工等制造业也列入了统计口径。在一些地方文化产业“一路飘红”的表象背后,上演的不过是“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的数字游戏。甚至以房地产来充文化产业增加值,实际上只有产业,没有文化。
在各地文化产业规划中,由于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值,可以想见,相关的“统计游戏”也会不断翻新。尽管它们既有表面上漂亮的“形式”又有看似实证客观的“数据”,但既无助于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也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有质量的文化生活,已成为一种“空谈误国”的新形式,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和防范。
我国文化产业应重在“适度”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涉及到众多的领域、行业与部门,同时也深受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状况的影响,不是放任自流地推行文化产业的自由主义,而是需要更加严谨的理论研究与更加复杂的组织管理,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以保证自身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以冷静的理性思考和正确的判断,真正意识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并由此提出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的科学决策原则。其中特别要慎重对待两种主流观点,即文化产业“反经济周期”发展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期,这些观点源自西方,在中国缺乏合法性和可比性。文化行政部门对此应有清醒和理性的研判,有意识地引导主流舆论,切忌被舆论绑架和诱拐,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警惕和防范文化产业大跃进思想和一哄而上的“从众”行为。
二是以理性态度为前提的适度发展原则。对于文化产业的决策与规划,既需要以清醒的理性意识把握自身所面对的真实生存世界,也需要以务实的理论研究建构科学发展的路径与技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切实地提升发展质量。在当下特别需要提倡文化产业发展的理性态度,其核心是确立文化产业的适度发展原则,以“保守换安全”的文化产业发展适度性原则才是明智之举。
三是在具体实践中的精准化战术。有利可图就一拥而上,风险一来就纷纷撤退,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极不正常的常态。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文化产业竞争日趋酷烈的现实,“精准化”应成为文化产业的首选战术。所谓“精准化”战术,是以严密的理论研究与科学规划为中心,以准确的市场调研和理性的综合判断为前提,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投入、压缩发展成本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稳中求胜的文化产业操作模式。
作者,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瞭望智库
http://www.lwinst.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1&id=9682
全网最棒的『大数据导航 HAO.199IT.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最新数据资讯”
『 WeMedia 』自媒体联盟覆盖千万人群,『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其成员。( 账户:i199IT )